640 绘就青春底色 谱写帮扶赞歌 - 欧美高清av免费观看
員工風采
绘就青春底色 谱写帮扶赞歌
——記研究院助力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張冬豪
发布时间:2023-04-11     作者:邓艳妮     文章来源:西安分公司     浏览量:993   分享到:

“从2021年6月4日到塔岭村那天起,我的心就落在这片土地上了。”从西安出发,前往地处秦巴山区曾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再到定点帮扶的漩涡镇塔岭村,一路共需5小时车程,其中55公里是山路。这是陕煤研究院驻汉阴县漩涡镇塔岭村第一书记张冬豪驻村帮扶的必经之路。                

1.png

走村入戶,融入角色紮根基層

2021年6月,張冬豪來到塔嶺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後,他迅速摸排到戶,深入村莊各個角落入戶走訪調研。塔嶺村山大溝深,住戶分散,交通不便。最遠的一戶距離村委會有10余公裏,坐車到水泥路的盡頭,張冬豪還需步行一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剛駐村時,聽不懂漢陰方言、不了解鄉土民情、潮濕的氣候環境是他需要越過的一道道坎。面對重重困難與挑戰,他順著蜿蜒的村道,一路走走停停,挨家挨戶摸排情況,多聽多說多交流多學習。工作會議用手機錄下內容,反複聽記。工作生活中,通過與老黨員、老前輩請教學習,查閱當地風土人情、翻閱以往駐村工作資料等形式,他慢慢地融入到了塔嶺村的生活節奏中。

“現在,我不但能順暢溝通,還能說些方言,不論誰到塔嶺村,我都能像介紹自己家鄉一樣給別人介紹,工作也開展的很順利,這兩年來,看著鄉親們一天過的比一天好,感到十分欣慰。”話語間,張冬豪臉上洋溢著自豪的喜悅。

2.png

貼心幫扶,成爲村裏的“自己人”

幫扶工作兩年以來,張冬豪走過塔嶺村的每一段道路,走過每一個與塔嶺村經濟發展相關的地方。除走村串戶開展工作外,村民有急事用車也會打電話向他求助,疫情期間他與駐村幹部一道將老人孩子接送至衛生院。在排隊接種疫苗時他爲村民群衆免費提供熱食熟食,只爲大家能吃上熱乎飯。在村口帳篷24小時徹夜值守,換來全村人民的防疫安全。村子裏的王阿姨老伴身體不好,有一天突然病情發作,張冬豪趕忙帶上老兩口趕到縣醫院,情況穩定下來才放心離開。

平日裏,他時常到村民家中爲孩子們輔導功課。他去鎮裏購買生活用品時,也會幫同事和村民捎些回來。這一件件小事數不勝數,也正是他的真誠和付出,收到村民群衆的一致好評。

3.png

創新破局,産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産業振興是鄉村五大振興的核心動力。張冬豪詳細了解村裏實際發展狀況,根據當地氣候、地理條件,與村委會深入討論研究,確定了“發展肉雞養殖帶動一批”的産業發展思路。當時正直林下肉雞養殖産業發展初期,夏日三伏酷暑,他白天要走訪入戶、排查化解問題、收集撰寫相關軟件資料材料等,傍晚與村書記同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全員上陣,將林下生態養雞産業園建了起來。

現在産業發展勢頭良好,用汗水積攢下來的“辛苦指數”,換來了貧困群衆的“幸福指數”,大家都笑在臉上,甜在心裏。

4.png

不懼艱險,用行動诠釋使命擔當

2021年8月,安康市普降暴雨,漢陰地區遭受30年不遇的暴雨災害襲擊,山體塌方、道路損毀,爲當地群衆生産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張冬豪與駐村幹部聞汛而動入村摸排,傾盆大雨一路上都有大大小小滾落的碎石,他們迅速清理道路落石,只爲確保道路通暢。遇到特大的落石,他們便徒步前往村民家中,一戶一戶排查險情與房屋安全。

住在塔嶺七組的張勝羅一家,因房屋、地勢等因素,無法經受強降雨的沖刷,但老人家行動不便無法撤離。汛情不等人,情急之下,他同駐村幹部冒著暴雨上山入戶,安全地將老人轉移到安全地帶。這場強降雨一下就是7輪,長達半個月之久,他們挨家挨戶將村民平安轉移下山。

他鄉作故鄉,群衆當親人。正是他們同當地幹部群衆一起苦、一起幹、一起拼,才收獲了村民群衆的信任,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肯定和鄉親們的認可。

“我們要再接再厲,對脫貧戶不但要扶上馬,還要快馬加鞭再送一程,繼續加大幫扶力度,重點關注幫扶特殊群衆、弱勢群體,確保脫貧不返貧。”張冬豪堅定地說。

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張冬豪和研究院駐村工作隊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高的標准,全力以赴真抓實幹投入到鄉村振興幫扶工作中,以“滴水穿石”的精神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用實際行動書寫一名駐村基層幹部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與奉獻。